智能化中医脉象仪 型号:CC566-ZM-IIIC库号:M64761
功能特点: 1.仪器系统的构成
1.1 硬件:本仪器由MH--IIA型单探头脉象换能器、ZM--IIIC型脉象采集器(含A/D转换器)、USB数据线,以及用户自备的586以上型号的个人电脑和LQ模式点阵打印机等组成。
1.2 软件:ZM-IIIC型智能化中医脉象仪操作系统(由仪器附带的光盘安装),工作于WIN98、ME、XP工作平台。
2.仪器的功能
本仪器用于无创伤性中医脉象检测,能实时显示、存储数字化脉波信号,自动判读脉象的位、数、形、势,识别脉图特征参数,并以多维逻辑判断模式确定脉名;能以脉诊检测为线索,经人机对话询问病人的症状,作出初步的八纲和脏腑辨证结论;能显示和打印系列脉图、脉图及其特征参数、取脉压力--脉幅趋势图、40秒脉波趋势图等组成的脉图,以及脉象提示的动脉系统张力、阻力、生理年龄、自律神经平衡状态和辨证结论等组成的临床辅助诊断报告。
智能化中医脉象仪
3.仪器的用途
本仪器为中医临床检测和基础实验教学的智能化仪器,可用于中医诊断学实验教学,以及中医各科的临床辅助诊断、病情监护,、针灸、气功、康复、措施的评价,为教学、科研、临床提供的客观指标。本仪器在计算机网络远程教学和远程诊断方面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。 4.主要技术指标 4.1 MH--IIA型单探头脉象换能器 灵敏度:0.5mV/克力(桥压6V) 线性范围:0~250克力 温度漂移:小于2%(F.S) (-5℃~+40℃) 机械滞后:小于1%(F.S) 输出阻抗:lkΩ 固有谐振频率:大于10OOHz(-3db) 大垂直位移距离:大于15mm 4.2 ZM--IIIC型脉象采集器
交流放大回路(脉搏波回路):
输入动态范围:0~25mV(相当0~50克力,动态力)
满幅输出:4.5V
时间常数:大于3秒
上限截止频率:大于10OOHz (-3db)
直流放大回路(取脉压力回路):
输入动态范围:0~125mV(相当0~250克力,静态力)
电源:交流220V/5OHz或llOV/6OHz(根据用户要求定)
功耗:小于lOVA
尺寸:145×115×25(mm3)
重量:0.5kg
连续工作时间:4小时,停机1小时后再开机
4.3 A/D转换器
4路12位A/D转换 仪器连接和软件安装 1—USB数据线插座 2—工作指示灯 3—“脉象换能器输入插座
4—电源指示灯 5—取脉压力零位校正微调
6.系统的连接
6.1 将脉象换能器连接线端的插头,插入脉象采集器面板上的脉象换能器输入插座 (3)。按定位槽(上方)对准后轻轻一推,当听到“达"的一声即表明输入插头已插好。(注:插入换能器时,手拿在换能器插头的黑色橡皮套处;拔出时,手拿在换能器插头前部的金属处)。
6.2 将USB数据线与脉象采集器面板上的USB数据线插座(1)相连接。
6.3 用户的电脑和打印机处于联机状态,并各自连接电源。
7.系统软件安装
7.1 打开用户电脑的电源。
7.2 待进入WINDOWS桌面平台后,在光驱中放入机器附带的光盘。
7.3 打盘文件点击中间的“Setup图标",启动软件安装。
7.4 根据安装程序提示请点击“确定"。
7.5 安装程序显示下个窗口,在“目录"项内显示“C:Program FilesYIII"的路径。如用户需要改,点击“改目录(C)"后,可根据自己的要求设置,否则点击窗口内安装图标,完成系统软件安装。
7.6 安装程序提示“zy安装成功时"时,请点击“确定",则完成程序安装,退回WINDOWS桌面平台。
7.7 点击“我的电脑"图标,再打开其 “C:"盘的窗口,再点击其中的“Program Files"图标,则显示该级目录窗口。再次点击“Zyiii"图标,则进一步显示“Zyiii"目录窗口。请将鼠标“尖头"移至“Zyiii"图标,并将鼠标左键按住,将图标拖曳出窗口,再放松鼠标左键,关闭“Zyiii"目录窗口,则完成了系统软件快捷方式图标的创建。 系统操作
8.开机
8.1 将USB数据线插到脉象采集器面板上的USB数据线插座(1),面板上的电源指示灯 (4)亮,表示电源接通。
8·2 启动用户已安装了ZM一IIIC型智能化中医脉象仪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的主机和打印机。当显示器指示进入WIN工作平台后,用鼠标点击脉象仪操作系统快捷方式的图标,系统随即进入“智能脉象仪辨脉辨证系统"的界面。此辨脉辨证操作系统由系统、信息输入、脉图采样处理、40S脉图采样处理、辨证、打印/显示、数据保存、读取数据、退出系统和关于等十个功能栏组成。
9.操作系统各功能栏介绍
9.1 系统栏:管理系统通讯口的参数设定。本系统对有关参数的设定为:
通讯口: Coml/Com2/Com3 速率:9600 回显:关
握手协议:数据位-8 校验位-None 停止位-2 流控制: None
通讯口由用户按主机中的设备管理器中的端口号(COM?)编号设定,其余参数用户不得改。系统运行时,如发生通讯出错的情况,请用户核对上述参数,并作重新确认,系统通讯可恢复正常。如仍不能采样,则关闭电脑和脉象采集器后重新启动。
9.2 信息输入栏:点击该栏,屏幕弹出病人信息输入窗口。内容例号、姓名、性别、年龄、身高、体重、血压(Ps、Pd)、电话、地址等项目。用户可按键盘上的“Tab"键,选择信息输入项目,逐一输入。当各项输入完毕,再按“Tab"键,则指示“确认"输入信息。用户确认输入信息无误后,可按键盘上“Enter"键,或移动光标点击“确认"键,均可完成输入信息的储存。用户在输入性别项时,可用键盘上→、←键移动点标记确定性别,或用鼠标器移动光标点击确定。输入血压时,可直接输入kPa数值;如输入mmHg数值,系统亦可换算成kPa数值。
9.3 脉图采样处理栏:点击该栏,系统即进入脉图采样处理界面。该界面上半部分为脉波实时采样显示和处理区;下半部分左侧为系列脉图采样过程中上一段采样的脉图序号、取脉压力、波形的显示区;下半部分右侧为系列脉图采样过程中取脉压力---脉幅趋势的显示区。在脉波实时采样显示和处理区中:左上角为脉图采样序号 (NO:)以及实时取脉压力 (P(g):)的显示区;右上角为时间显示区;上部中间区为系统操作提示区,如提示调整取脉压力等信息;中部为实时采样的脉波显示区,横坐标为时间(t(s)),纵坐标为脉波动态搏动力(F(g));下部为采样处理的功能键区。各功能键意义为:
“采样"键——点击该键即开始脉波数据采样。系列脉图六段采样时,每段采样时间为10秒,采样序号显示从“1"到“6"。40S脉图采样时,采样时间为40秒,采样序号显示“40S"。
“重放"键——点击该键即重新显示本次采样的脉波信号,可观察信号的质量。
“返回"键——在一次采样后点击此键表示放弃本次采样的数据,返回本次采样序号重新采样。
“储存"键——点击该键表示确认本次采样,将数据存入堆栈。
“扫描"键——点击该键即可在两种屏幕扫描速度25mm/s和5Omm/s之间切换,横坐标每一大格表示1秒和0·5秒。
“增益"键——可调节信号幅值的放大或衰减,点击该键即可在信号灵敏度×1、×2、×l/2三档之间切换。位于×1档时,即幅值显示灵敏度为1g/mm,屏幕上纵坐标每一大格为lOmm,相当10g搏动力。而×2档 (即0.5g/mm)、×l/2档 (即2g/mm)时,纵坐标每一大格分别表示5g、20g搏动力。
“分析"键——在按操作提示测完系列脉图和40S脉搏趋势图后,如确认无误应作进一步脉象分析。点击该键则屏幕退到系统界面,并弹出辨脉过程的窗口,包括所测的系列脉图的原始脉图、脉图及参数、P--hl和40S趋势图,以及测脉结论。
“结束"键——在系列脉图或40S脉图采样过程中,如对本次采样的总体信号质量不满意,则点击该键可结束当前工作,放弃全部数据资料,并返回系统界面。但保留本次采样前输入的病人信息资料,以便重新进入脉图采样过程。
在脉图实时采样过程中,功能键的状态有两种情况:功能键字符为实体字,表示该键处于可操作状态;功能键字符为虚体字,则表示该键功能处于封闭状态。
9.4 40S脉图采样处理栏:点击该栏,系统即进入40S脉图采样界面。该界面上部为脉图实时采样显示和处理区,下部为40S趋势图显示区。操作、处理均同9.3。完成单独测试40S脉图,如确认采样无误并储存信号后,点击“分析"键,则显示40S趋势图,以及取脉压力、平均脉率、有无异常节律、自律神经平衡状态等分析结论。而点击“结束"键,则放弃采样数据,保留病人信息,返回系统界面。
9.5 辨证栏:9.3脉图采样处理按操作提示完成后,应进入病人的辨证过程。点击该栏则弹出由脉诊作线索的问诊窗口,包括主症、兼症、舌象、追问等内容。问诊后,系统进行辨证,并提供包括动脉系统张力、阻力、生理年龄、自律神经平衡状态,以及辨证结论在内的临床辅助诊断报告。
9.6 打印/显示栏:点击该栏,系统弹出辨脉、辨证结果的窗口,依次显示本次测脉和辨证的有关资料和结论,显示完毕后可点击窗口上“打印"键,则与计算机联机的打印机可打印出一份辨脉辨证的综合报告。
9.7 数据保存栏:点击该栏,系统弹出数据保存的“输入信息窗口",用户可自定义一个文件名,保存一次辨脉、辨证的数据文件。数据文件名称多可由8个字符加3个扩展名组成。用户应根据数据文件管理的需要,规范命名,防止重码。参考格式为:
9.8 读取数据栏:点击该栏,系统弹出重新读入辨脉辨证数据文件的“输入信息窗口",用户根据需要输入文件名,确认后,即可转由打印/显示栏得到所需数据文件的全部辨脉、辨证资料,屏幕显示结束后可打印资料。
9.9 退出系统栏:点击该栏,即退出辨脉、辨证操作系统,返回WIN98工作平台的界面。
9.10 “关于"栏:点击该栏,系统弹出的窗口显示本操作系统软件的版本。
10.系列脉图(含40S脉图趋势)检测
|